此刻,几乎每个国人都关注华为,特别是关注华为终端的命运,这似乎成了一部跌宕起伏的连续剧,附着了情感,也寄托了期待。
对于普通公众而言,大家容易被热点牵引,心情跌宕起伏。错综复杂的突发性新闻背后,很难理清华为进化的真实情况,所以我们先简单铺垫一下背后“危”和“机”的逻辑:特朗普让华为5G全球知晓,华为不得不提前在技术引领和市场培育两线作战,但侧面见识了华为竞争力的国家支持华为的不在少数;谷歌断供挑战,将Mate 30推到风口浪尖,也让HMS生态从后勤保障提早加入冲锋队,并当仁不让的承担起挖掘新战壕的使命。
这两条是容易理解的平行战线,带来的最重要变化就是:国产零件替代进口零件,国内市场弥补海外市场,这两场硬仗在华为内部被比喻为“上甘岭”和“牡丹江”。“上甘岭”意味着高地上与超级大国短兵相接,“牡丹江”是国内外迂回,这更多体现华为的韧性和稳定性。
从专业人士的视角看,危机当前,他们发现华为开始加速从设备“刚性增长”到服务“柔性增长”的进化,HMS(华为终端云服务,HUAWEI Mobile Services)生态悄然走上前台。
的确,这已经不仅仅是为了应对挑战,也是华为自身发展的根本性需求。只有“刚柔并济”,华为那架满身弹孔的飞机才可能早日返航;只有更好地贴近客户和消费者,华为才能将危险真正转换成机遇。HMS生态这个“油箱”让这架飞机在这样嘈杂的外部环境中不断传出轰隆隆的转动声。
简单说:华为再也不能在依附在谷歌Android系统上做“二房东”了,必须和开发者一起构建大厦,同存共赢。开发者生态是重中之重,终端的“房子”必须更好更舒适,才能取信心于人!
这里我们要分析的“HMS生态”就是华为终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开启的机会窗口。这条多年前就开始挖掘的战壕,今天当仁不让的成为了前沿战场,也充当了新的能力中心。可见,HMS生态不仅仅包括“上甘岭”和“牡丹江”,进攻的角度更像聚集能力引爆增长新动能的“核武器”,防守角度则是内外赋能的“核电站“。
本文,就从HMS生态内外赋能谈起,全面剖析其战略架构,力求回答三个被广泛关注的问题:“HMS生态”如何助力华为终端成功返航?对最终用户意味着什么?将推动行业向哪方面转变?
终端背水一战
先说战略。
不得不再次从华为的奋斗历史讲起:这家公司从3G时代的崛起就历经坎坷,卧薪尝胆七八年,最终才赢得了3G规模商用这场硬仗。5G时代通过长期的研发投资,技术上获得了突破,却面临商业环境急剧恶化,同样非常坎坷。华为终端的故事类似,从Mate 7崛起到P9全球化,从现在回首过去也就是三四年前的光景,终端抓住了最好的机遇快速发展,登顶之前,遭遇雪崩的风险。这些赤裸裸的现实让华为终端除了补短板,向前走,没有后路。眼前的短板很清楚,主要就是面对谷歌断供之后的——HMS生态!
坦率的说,华为在创业最初的一二十年里并没有很好地形成2C的服务基因和解决方案基因,这和长期依赖“集成化“的大兵团作战有关。所谓“集成化”指的是华为早期专注于通讯设备,为了能广泛的支撑国内外大T(大型运营商)所采取的一种模式,华为高度聚焦的组织,工程师文化的兵团作风天然就擅长做这样的硬核竞争。
“服务”听起来有点软,也是一个相对简单的工作,做好却非常难。对于早期B2B起家的华为来讲,意味着要应对最终用户灵活的需求变化,脱掉铠甲的武士需要蜕变为给老百姓打水扫地的新组织。这个巨大转变容易让人理解终端人骨子里的那种“硬核倔强”。而在通讯网络服务领域,“服务”和“解决方案”这两个重要业务其实在之前的尝试中,都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效果。
所以华为终端早期起步也是延续了之前的设备增长路径,并没有很早切入到服务形态中,也倾向于在谷歌Android生态上构筑用户体验。或者说,华为终端早期的突破并不完全是苹果式的独立、立体商业模式创新,而是作为一个超级集成主体,最先成功的是研发驱动的硬件创新,就是Mate和P系列不断引领的技术高度,不断打赢和对手的不对称竞争。背后的成功要素有二:一方面,华为早期生存之战面对的就是摩托罗拉、爱立信、诺基亚、西门子等世界性通讯巨头,长期高强度的技术竞赛带给团队一种“尚武”性格,该打的仗总会打,突破芯片等核心技术没有犹豫;另一方面,华为终端是在华为构建的完整战略矩阵和逻辑缝隙中突围出来的独特个体,这让终端人可以从华为庞大的研发大平台体系中采集需要的内容,遵从华为内部的付费部门结算机制,这个成本解放、组织解放让终端敢于摧毁和颠覆既有成功,也能在对手的火力网中进行“芯-端-云”的协同爆破。今天来看,所有这一切,铺垫了HMS生态大踏步前进的基础,这个大背景也是终端HMS生态能够以服务的姿态被孵化出来的根本性保障。
其实服务型拓展由来已久。早在2017年11月,华为终端云服务就发布了“耀星计划”,旨在为开发者提供人才培养、开发支持、营销辅助等一系列的资金与资源扶持,推进智慧生态发展。彼时的“耀星计划”已经成为终端既定战略的组成部分,规划非常宏大:围绕AI、AR/VR、IoT、服务直达等领域,提供人才培养、开发支持、创新支持、营销资源辅助、云基础设施资源优惠等诸多举措。官方的提法是“构筑创新生态沃土”、“多维度激励和扶持开发者”和“支持创新应用的落地”。
我们再盘点一下HMS生态的关键性节点:从2019年8月,华为开发者大会中首次提到HMS生态,定位就非常清晰——构建全场景智慧新生态,其中“新”字尤为关键。终端云服务总裁张平安发表了“全面开放HMS,构建全场景智慧新生态”的主题演讲,华为将全面开放HMS核心服务,与开发者共筑生态,共同为全球华为终端用户带来全场景智慧体验。
而之后,余承东首次在全球新品发布会上全面介绍了华为终端云服务(HMS),其中重点介绍的华为应用市场、华为浏览器、华为云空间等核心内容,一系列华为终端云服务应用作为HMS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已经或陆续在全球范围内上线。余还披露:目前全球已经有101万开发者接入HMS生态,华为应用市场的全球月活数也已超过3.9亿。这意味着,HMS生态不仅启动了用户牵引引擎,也正在吸收全球开发者的支持。
通过下图的战略模型可以更系统地认知HMS生态在全局中的战略价值,如图:“华为战略矩阵”进化与“HMS生态”可以看出,华为终端在华为的大战略中更主要的是突出了向上的内容承载端能力,本身终端是在通讯能力和计算能力见长的华为集团的边缘延展,渐渐的成为了一个承载应用和内容的新中心。那么,HMS生态在终端中的价值和华为集团战略自然延展需求是一致的,就是补足“上不碰内容“的短板。当然,这个“不碰内容”的禁忌某种程度今天依然存在,就是华为不去和内容生产者争食。
那么,竞争之外的逻辑,HMS生态必然承担了内容聚合、应用服务和用户聚合三个重要的使命,这三个使命实际上也是华为终端推动HMS生态的根本性战略目的。
通俗的说,我们从华为集团的战略进行溯源,华为终端是集团的边缘突破,终端云服务则是华为终端的边缘突破。HMS生态的确立和大手笔投入,标志着终端将云服务和硬件设备一样并入了战略主战场。
总结起来:战略的角度看,HMS生态将承载华为终端向上突破内容端的无限可能,是背水一战的终极PK。
“HMS生态”是场硬仗
再看战术层面。
HMS生态官方的表述是这样:HMS汇聚华为终端芯、端、云能力,包含一整套的HMS Core(HMS核心服务),相应的开发、测试IDE工具和平台,和华为应用市场、华为浏览器、华为视频等应用服务组成的华为终端核心应用服务。HMS和运行在华为终端之上的第三方应用和服务一起,共同形成为华为终端用户服务的智慧移动互联生态——HMS生态。
另外,HMS生态也是基于华为终端云服务核心服务框架(Huawei Mobile Services Core & Capabilities,缩写HMS Core & Capabilities)和开发者服务,以华为终端用户体验为核心,由华为应用、服务与第三方应用、服务共同形成的智慧移动互联生态。
这个表达听起来是一个包括万象的大箩筐,我们用下面的生态模型可以提炼出其中最核心的几个战术要点,如图分解:
开放能力创新:华为终端云服务核心服务框架是华为终端云服务开放能力的合集,目前华为已经面向全球开发者正式开放HMS Core 14项服务,包括9个基础服务和5个增长服务,为开发者提供全场景的能力开放,帮助开发者快速接入HMS生态。这是对抗谷歌断供的主战场,只有尽快聚合全球更多的开发者,最终才可能在日渐完善的开发者生态的基础上形成全球性的抗冲击队形。
分发渠道创新:核心是“1+8+N”统一帐号体系。在华为“1+8+N”全场景智慧生活战略中,快服务智慧平台可能会成为未来服务生态构建的主战场,支持精品服务的接入和分发,而且是全场景分发。从这个分发渠道的创新看,HMS生态不是仅仅局限于手机,而是广泛的面对物联网的连接需求,这一点对比Android和IOS生态都有更高起点的突破;
服务形态创新:“无需安装、即点即用”的快应用符合5G时代背景下未来应用的趋势,具有体验好、功能强、占用内存少等优势,并且通过华为快应用IDE,开发者最快3天即可完成一个快应用的开发上线,这是符合开发者需求的一种简单化应用开发框架。快服务符合未来原子化服务、实现服务智慧找人的趋势,能够基于AI精准服务实现“1+8+N”全场景智慧分发。
华为应用市场:目前已在全球170+个国家/地区实现全球化的应用分发,覆盖数字生活的各个领域。这块的拓展应该说是弥补谷歌断供的应用数量短板,从进度上看,HMS生态的海外应用拓展能力应该在快速超出预期。
内容应用矩阵:通过华为视频、华为音乐和华为阅读聚合海量内容资源,提供高质量视听体验。通过海量高品质内容重构数字生活体验:华为视频联合优酷、芒果、搜狐、华视网聚、华策、索尼、迪士尼等全球伙伴带来丰富视频体验;华为音乐收录来自全球各国的3000万首歌曲;华为阅读提供超过百万册优质内容等。华为作为内容的聚合者,力求提供一站式的内容服务,增加终端生态粘性。
DigiX用户服务系统:通过“数字生活节”等线下活动,召开媒体和花粉专场进行近距离交流。这方面看起来是非常苦的线下支持,对于终端来讲,这是一个围绕服务必须做的苦活累活,但从推广的效果来看,从云服务的角度接近客户也是非常恰当的。
从以上战术层面终端云服务的拓展来看,核心是围绕聚合应用、聚合内容和聚合用户的三个角度,分别有不同的战术匹配执行。特别是在快应用的创新来看,如果海外市场得到开发者快速响应,应该在未来2-3年时间里,华为终端在海外,无论是华为手机还是荣耀手机,都有可能把短板补齐,重回巅峰。
这里更值得一提的是“智能助手”。华为智能助手(HUAWEI Assistant)位于负一屏,由全局搜索、智慧服务、新闻信息三大板块构成,聚合了用户所需的内容与服务,并通过场景化智能推荐,让人找服务更便捷,服务找人更精准。从战略进攻性角度看,智能助手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互联网思维,同时也为AI成为手机新入口做了铺垫。这里背后有一个很大的想象空间,就是下一代OS很有可能是通过AI跨场景唤起和应用。终端在这方面走的布局靠前。
以上的内容听起来错综复杂,但抽丝剥茧的分析之后,是一套攻守兼备的战术设计在里面。或者说,华为HMS生态不是为了和谷歌打仗而生的,更是为了自我超越!
云服务开启“柔性增长”
战略和战术之外,我们不难发现:服务化的转变,在开启了一个新的增长模式,“服务型终端”将是一个崭新的时代!
或者说,华为彻底构建自己的HMS生态的战略决心走上了智能手机的最前沿探索,如果这个突围成功,不仅仅是简单解决断供的问题,同样可以预期,华为将会开启更加良性的增长模式。
所谓“柔性增长”是指一种并非刚性升级硬件的竞争模式,通过服务差异化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以降低线性竞争带来的巨大风险,减少对全球化供应链的依赖。“柔性增长”和“刚性增长”相比触点更多,这也是一个主要特质。HMS生态正在通过“10个战略触点”推动终端乃至华为战略进化,从硬件到AI服务的深刻转变,包括构建如下两个维度的能力:
1, 内生性触点(能力):无论是开发者、内容伙伴、内部伙伴还是媒体伙伴,起到的作用都是支撑云服务内核价值。从薄弱点看,长期战略可能需要“销售伙伴”增强多场景云服务用户拓展及快速触达能力变现能力;
2, 外延式触点(入口):外延式触点本质上就是云服务的入口。用户社群、应用市场、云服务产品、云服务品牌、内容运营都是云服务的外延式触点。“用户社群”的服务能力也有一个潜在薄弱点,也就是“会员运营”,或者说是多层次用户服务体系。
如图,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华为终端云服务从内部的开发者伙伴、内容伙伴、内部伙伴(硬件)、媒体伙伴的合作中,推动外部的应用市场、内容运营、云服务产品和云服务品牌的全面扩张。
而这背后,可见云服务解决两个战略薄弱点的需求日益迫切,就是上面提到的用户运营(会员运营)和销售伙伴构建。前者对于提升高端用户体验至关重要,也是支撑华为手机高端旗舰产品品牌的重要路径,现在并没有在全球范围内系统地推动;后者则是对云服务产品化的一种有力推动,只有相应地完成了多场景获客能力构建,云服务才能加速用户规模增长,尤其是在海外市场。
显然,以上10个触点的工作将非常艰巨。起码有三个挑战,第一点,要求云服务应该有和华为终端一样凶悍和厚重的专业组织,也可以称之为“组织支点”,组织支点目前最急迫的专业能力构建;第二点,是合理的云服务独立品牌投入,我们称之为“品牌支点”,品牌急迫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品牌独立认知;第三点,是“规模支点”,如何在全球范围内实现HMS应用的产品标准化和运营本地化,加速全球上线步伐,迅速获取更大规模的用户。
终端云服务运营的难度在于:每一个应用都可以无限放大能力,需要有所取舍,也需要一种有别于以往的分布式创新“微组织”灵活反应,接近华为产品线功能开发矩阵的小团队逻辑,这在华为传统基因中没有先例。比如HUAWEI HiCar智慧车载系统,如何在汽车行业构建广泛的合作伙伴,背后需要什么样的组织支撑运营?这同样是一个新课题。再比如Huawei Pay,华为是否需要有独立支付牌照的运营能力?
综上所言,终端云服务肩负着华为终端防守反击的重担,如果这个核武器在全球开发者中引爆,华为终端乃至华为也将获得历史性胜利;如果这个核电站持续对华为供电,集团也注定将因此获得更好的战略空间,照亮其他业务的进化。
周掌柜:北京周掌柜管理咨询有限公司CEO,知名商业战略顾问,为多家全球化公司提供战略咨询服务,专注于研究战略管理”复杂性科学“领域。同时,周掌柜是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凤凰网财经特约评论员,入选中欧汉堡峰会“中欧青年领袖”,常年在全球30多个主要国家和地区做全球化调研,对华为、荣耀、谷歌、微软、联想、美的、阿里、腾讯、滴滴、抖音、快手、中国平安、德国博世、特斯拉、比亚迪、蔚来汽车等有深入研究。读者微信号:zhouzhanggui000
推荐阅读:超声波除螨仪